公告:
火星电竞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火星电竞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泛亚电竞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建设专题研讨会
添加时间:2023-07-16

  泛亚电竞【编者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图像已成为今天人们传输资讯与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美术创作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无论在观念还是在技巧上,电子图像对造型艺术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图像时代,“中国美术如何发展”成为了不断被追问的问题。2017年12月23日,由《美术》杂志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建设专题研讨会”于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美术界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个单元进行。

泛亚电竞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建设专题研讨会(图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中国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带来了深刻影响,面对行为、观念、装置、影像等新媒体艺术和全球化艺术的不断涌现,以及西方艺术及文化思潮的席卷而来,中国的造型艺术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信息图像的发展改变了公众认知世界的方式,严重困扰了当代中国美术界对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能否进入艺术史书写的认知,也给当代中国美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当代美术、古代美术、西方当代艺术和电子图像之间形成的诸如传统艺术文化的现代转换、中西文化交融、跨学科和跨领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复杂美学问题,需要专家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此次会议,旨在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图像时代语境下的中国造型艺术,以非人类学意义上的视觉及文化建构性来重新阐释中国当代造型艺术,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建设事业的发展。

  造型艺术在图像化的世界中受到挑战是社会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对于造型艺术在图像化语境下走向消亡的担忧,在我看来大可不必。第一,造型艺术历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从根本上讲,造型艺术正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因此,作为人的主体性在场的证明和呈现方式,造型艺术将与人类、人类社会相始终。第二,造型艺术的原作不仅诞生于主体的复杂精神性活动,还在社会意识形态、时代精神交织的网络中产生。原作不仅可以作为主体心理和精神图谱而加以分析,而且还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记忆库,这是复制品和图像无法取代的。第三,艺术终结并非艺术本身的终结,从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看,造型艺术不仅是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主要创作方式,而且在各类大展上占有较大比重,以造型艺术向世界传达价值观,仍是各个国家文化交流的选项。第四,就社会消费需求而言,人们对造型艺术原作的需求远远超过对复制品、图像的需求。造型艺术在国民性格塑造、社会品质提升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新技术的诞生不仅不会影响造型艺术的发展,反而给造型艺术带来新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第六,图像进化论的思想极大地左右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这样的逻辑使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被排除在艺术史写作之外,这是值得反思的。在图像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复杂性,是任何现成的艺术理论都无法加以阐释的,只能依靠中国理论家来建构一套适于描述、阐释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体系。

  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正经历着一种艺术史的困境与焦虑。一方面,当代美术家越来越习惯于用拍照代替写生,用图像截像代替肉眼观察;另一方面泛亚电竞,当代美术家已分辨不出图像形象与艺术造型形象的区别,逐渐远离人类造型艺术的规律与传统。

  “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问题的讨论,一是指涉造型艺术是否在图像时代失去了进入当代艺术史的价值,“当代艺术”是否仅仅指那些影像、装置、行为和观念等新媒体艺术,而不是绘画和雕塑;二是指涉造型艺术形象与电子机械图像是否存在本质差异,如果存在,那么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指涉电子机械图像因科技文明的进化而产生,而这种科技进化是否一定会取代手工技艺,科技与艺术的联姻是否像西方艺术学者想象的那样是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都值得学者从学理上加以廓清和探讨。

  在数字时代,一切都可以通过数字手段进行复制,尤其是图像,包括绘画的图像,几乎可以乱真。而在数字媒体的传播中,这些图像对观者的审美作用与在美术馆中面对原作的观看有何不同?如果展出现场不是室内的美术场馆,而是在创作现场,那么,就观看而言,图像的呈现就是双重的。

  “论观看现场对图像的逆袭”这个题目来源于刘商英和尹朝阳的两个展览案例。刘商英使用与现世隔绝的异域场景作为展览现场,让观众在感受画家最终创作成果的同时感受产生这些作品的诸种要素。尹朝阳现场绘画则具有身与心分离的特征。在自然中写生,艺术家成为了信息的接收器,信息的承载者不是图像,而是画家作画过程中留下的种种痕迹。由此得到结论,即现场中绘画主体心灵的“迹化”导致了图像的变异。

  由资本操控的视觉技术使得图像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接受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被剥夺,审美趣味和个性化的存在显得势弱。当代艺术因现代媒介在拓展自己疆界的同时,也不断被由媒介制造的“景观”或者“图像”挤压、异化。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架上绘画空间越来越小,而新媒介艺术,包括影像、虚拟图像等艺术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火热的背后出现了艺术的日常生活化、“前卫”与流俗合谋、炫耀式的视觉消费等现象。面对当下媒体奇观,艺术家通过对媒体图像的篡改,成为他们对抗所处的“拟像”世界,寻求本真社会生活的诉求表达。除了抵御、批判、反思以外,我认为艺术更应该是建构的力量。“让人成为更好的生存者”,这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评判尺度和价值取向。

泛亚电竞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建设专题研讨会(图2)

  第一,当代艺术属于一种先锋的艺术形态,它不等同于当代的、时尚的艺术,它走在时尚的前沿,感染和改变着时尚;第二,当代艺术作为自由、自主的个人行为,它易创新,能够从创新的角度给其他领域带来启示,其不墨守成规的态度,能给人们提供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第三,当代艺术家我行我素的特点,使当代艺术如同以自我为上帝、没有组织只有行动的“宗教”;第四,古典艺术、学院派艺术曾经与当代艺术很对立,但其实这三者完全可以并行;第五,当代艺术同现实世界关联的主要功能,一些比较激烈的方式已经弱化了,更多的是走向精致、华丽、世俗;第六,中国当代艺术经常会被问到美不美,懂不懂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表现不悦目、滑稽的、无聊的、恐怖的、悲伤的事物;第七,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排除两种倾向,一是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风格,二是套用中国传统符号;最后,当代艺术有必要倾听反对者的声音。

  “当代艺术”的诸种样式中,大多与科技发展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反倒与西方资本的扶持,迎合西方政治的需要,与“科学主义”之历史进化论带来的极具迷惑性的“先进文化”假象有更密切的直接联系。

  在今天,世界艺术的大趋势不是西方中心性质的“当代艺术”潮,而是美国政府所孤立的反对的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之主潮。世界文化艺术多样化更多地源于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当代中国艺术完全不必以西方“当代艺术”为原型、原则,为参照之基础和模式,甚至不必执著于已具西方文化中心论之套路和定势的“当代艺术”概念和范畴。超越百年普世进化的执迷,独立、自主、自信,当仁不让走当代中国艺术自己发展之路,中国艺术之正途已经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开始了。

  冯民生(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图像时代”中国当代美术的回归与超越

  图像时代与全球化时代的交合,使得中国当代美术发展面临不同以往的处境。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对以视觉创造的美术的冲击和影响史无前例;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进一步加剧,西方文化依靠19世纪以来形成的话语主体地位依然在影响着世界。

  我们要理性地审视西方当代艺术,以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发展目标为客观依据,主导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在中西文化不断融合碰撞的境遇中,中国当代美术应该向艺术本源的价值取向和中国艺术精神回归,以中国艺术精神和思维方式及中国艺术创造法则为指导,关注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精神,重塑中国当代美术的本体价值和精神品格,以此应对图像时代电子图像对当代美术的影响,同时,也以此超越西方艺术思潮和文化进化论的当代话语。

  全球化结构中,各种文化会产生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融合。近40年来,中国水墨画始终面临着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语境。在此语境下,水墨艺术的一系列变革不可避免。一、新水墨。它在观念上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思想,在形式上则脱离古典语言形式,走向现代主义。二、新文人画。在形态上,新文人画并没有超出传统绘画的规范,也没有体现出“新”的含义。但它向传统的自觉回归以及对笔墨语言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水墨传统的价值。三、还有一类水墨画创作力图从传统文化和精神中获取创作动力和素材。它们直接从原始艺术、汉唐艺术和西方艺术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独特的图式语言,拓宽了古典语言形态的界限。这三种类型的水墨形态体现出全球化时代和跨文化语境下中国水墨画的多种探索路径,对中国当代水墨形态的拓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世纪以来,许多留学归来的油画家在民族情感和视觉符号的交织幻想中,将中国文人画的神韵注入到他们的油画艺术实践中。意象油画不是一种简单的流派或风格,而是作为西方文化表征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媒介的中国化。

  “意象”油画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油画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途径。当前若要树立我国文化本位的原则,就需要在油画表现形式中融入与传统文化血脉相承的精神,将气韵生动的东方美学精神渗透到画面的结构与用笔中,将写意性作为中国油画的关键问题重新提出,以 “写意”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切入点,有利于从实践中拓展中国油画的表现领域,有利于从理论上建构中国油画的语言方式,这将会对建立一整套属于中国的油画体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艺术的发展格局。新媒体的全面介入、人工智能的不断冲击,使得传统艺术在生产创作、传播途径和接受环境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传统绘画呈现出多元化展示的趋向,宏大叙事的传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和诘问,传统艺术在艺术语言、艺术哲学、艺术伦理等方面将会发生重大的变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敢于直面这种变革给传统艺术所带来的冲击,又要保持一份淡定。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眼下的绘画还活着,只要中国文化的根脉还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还在,它还将持续下去。宏大叙事仍然在制的文化艺术创作模式下演绎并重现、持续着半个世纪以来的故事。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艺术走向当代的新的表现形态,也是艺术走进生活的必然途径。

泛亚电竞图像时代的造型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建设专题研讨会(图3)

  中国有史前史的时候,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汉唐以后,海上丝路又给我们带来了中国对外文明的扩展,整个丝绸之路成了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主线。今天看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化界的一种作用就是促进民族文化自信,其根本点是对于外来文化的一种包容态度。近年来,中国的文化界有许多观点,比如张岱年提出的“综合创新论”,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这些都是能够解读当代艺术的。

  我们应当包容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传统,或是学院派,应当是共生而非对立的存在。

  中国绘画风格的变化和转型最明显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比较传统,之后则进入了新的时期。其实我们应该有各种描述艺术史的方式,当你把目光放在一个特定角度时,你对它有不一样的理解,现在看20世纪80年代的小清新画跟今天的小清新就会不一样,因为那时候的画家都有一个从农村回到城市的身份变化,于是就会产生很多在风格变化背后发生的变化,我称之为目光的变化,审视角度的变化。

  我是画家中的一个怀疑论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现在活跃在画坛上,绘画语言达到一定高度、广度的画家,他们或许根本不在意现代科技发展成什么样。绘画艺术并不是想表达真实,绘画也并不是图像。拿油画来说,要想用颜色来表达你对物象的认知,首先确实要以真实结构为基础,但是它的最高境界绝不是对象真实形象本身的再现。绘画所生成的图像和它所表达的一些艺术趣味和图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和图像时代,人们不断去创造吸引人眼球的图像并不是一个概念。

  我讲述的主题是“大众流行图谱——典型人物《赵梦桃》连环画创作中的政治叙事”。“文革”前有一位老画家窦仲化费三年时间创作了100余幅连环画,在付梓之前被束之高阁,因而不被人知,可称为“绝版连环画”。这本连环画以“文革”前期政治典型人物赵梦桃为蓝本,以平民视角来重新审视重大社会现象及历史人物变迁。连环画以连续图画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真实的事件,试图建构政治和文化的理想。连环画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作者从构成事物内在关联上去考察和把握事物,去除文学成分,在绘画本体语言着力。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图像叙事中对政治的追求并没有淹没个体的声音,相反却更加凸显了个人的历史意识和个性特征。

  艺术家创造各种图形的方式不是从生活中来,而是从想象中来。不管是认识还是理解,图像时代或时代图像,其实质是绘画的本体方式。从看到的现实到想象的虚拟,这两种关系正好对应艺术的创作。第一,我们看到对象内在的精神,去表现一个图式,一个画面,不管是积极的还是颓废的,只要表现出来,绘画的方式才有意义。第二,艺术家通过对自身、对生活、对文化的理解,呈现出的是一种画家的观照和审美精神。第三,我们所看到的图像或是绘画给予我们的感受,将其呈现出的具有教化、审美、超越的精神相结合,可能才是我们研究的意义。

  西汉时期,汉王朝出于政治和军事的考虑派遣张骞去西域,开通了东西方交往的重要商路,商路的兴旺带动了中西方文化的空前繁荣。1877年,有人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商路的开通,外来宗教的传入,使中国的造型艺术受到极大的影响。陕西丝绸之路造型艺术的历史遗存十分丰富,丝路造型艺术已经开始了对下一代的培育,凸显出了教育的功能。造型艺术伴随丝绸之路形成之后,成为人们认识社会、表达情感、文化互动、信仰承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至今时代变迁相应呈现出的图像性和视觉性也具有一些新的文化特征。

  强调意识形态唯美的经典化、图像化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能以风格性探求来替代艺术哲学性的寻求。我们不能以泛民族主义的形态固执己见,这种文化自信不能虚妄化,我们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拿出来,不能光喊口号,而忽视了它内在的逻辑性泛亚电竞。在我看来:一、中国的当代艺术不仅是资本化造成的,更多的是受到所谓意识形态的影响;二、中国的当代艺术强调造型技术的弥散,以消弥为特点,这种艺术是以人性的复苏和艺术表达的自由为前提的。

  科技发展的未来是无可限量的,也是超乎人类想象的,我相信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会让人类变得弱势。实际上,科学解决的是生活、物质问题;艺术解决的是心灵问题。城市公共艺术的图像造型时代已经到了繁荣时期,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提到中国当下发展最重要的文化自信层面,如何让城市公共艺术的图像造型在城市中彰显人文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城市文化形象能够激发、带动更多的人对文化的认知,让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得到提高,在城市文化的引领下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充分彰显文化自信。

  无论是从当代艺术角度或是图像的角度来看,大家是在思维的碰撞下,在文化多元的领域里去寻找一种对中国美术未来的思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性的身份对画家来讲,极其重要。画家通过那么多年的积累,亲身的体会,渐渐摸索到了一点点感受。比如油画,是西方人发明的,但中国人画就有中国人的审美。我们现在大量的写生、大量的收集素材都是用照相机拍完以后来进行参考的,但我们内心的体验、内心的诉求,相机是无法替代的,我们不能拿技术来衡量绘画的价值。因为,绘画的精神、情感、张力始终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