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童年美术馆》的作者李杰是一名美术馆策展人,策划了iSTART儿童艺术节,建立了一座想象与行动兼备的童年美术馆。这座美术馆不仅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创造力,也鼓励他们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它打破了传统“不吵不闹不动手”的观展形式,将更多儿童视角融入展览,让儿童成为绝对的主角,并试图提供一个更多呵护儿童精神和心理可能的理想之地。
我的一些朋友在珠海的学校、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做儿童画教育,听他们谈起过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先进理念,但一直没有找到相关方面的书,所以我对《童年美术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版)饶有兴趣。但实在说,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作者是一个年轻的艺术策展人,能写出些什么呢?想不到,读了序篇之后,竟一下子被抓到,通读全书,就迫不及待地想说点什么。
我们经常听到大家议论欧美国家的小孩从小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在艺术的熏陶下长大;而中国城市里的孩子,周末总是奔波于各种课外补习班中。对比之后,人们在感叹、抱怨的同时,也展开了行动。大中城市的孩子们也开始“走进博物馆”。但是,如果仅仅让孩子围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展品前,听老师或讲解员来讲,学习的环境和内容也许有些许变化,但孩子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成人作为教育者的地位没有改变。
李杰身在成都,从2008年开始,和A4美术馆一起,想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做些事情泛亚电竞,由此关注到儿童美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孩子们有话要说!于是他策展的立场变了,从主观想象要讲给孩子听、设计给孩子看,到倾听孩子们要听什么、想说什么。
2011年他们和有机农业的工作者一起,策划了一个叫作“植物奇妙纪”的展览,在100平方米的展厅里堆放了可供种植的泥土,将展厅里的灯光替换成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源。五颜六色的瓜果和孩子们的文字、绘画以及制作的动画组合在一起。在这个没有人工颜料的展厅,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着自然的色彩和南瓜、辣椒等农作物。
2013年,他们又为168个儿童艺术家策划了一个展厅入口只有一米高,只有孩子可以进入的艺术展。
2014年,他们将150个白盒子送到不同学校的孩子们手中,一个月后收获了150个微型美术馆。
2018年,在“童年疗养院”的展览上,他们把展墙提高了1.3米,儿童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成人则需要弯腰屈身。
在一个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展览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2014年,李杰和他的团队开始设计儿童艺术节,并将其命名为iSTART。“它的首字母永远小写,寓意从每一个小我开始,通过回归儿童的视角,探索人类原初的、微观的、小的、更未知的可能性。它尊重个体的价值,也倡导行动的力量。无论对儿童还是成人,它都鼓励更多人从一个微小的想法开始探索、创造、学习与改变。我们希望聚集这种改变,为公众,特别是为儿童搭建发声的平台,迸发创想的力量。”
自此,美术馆不再只是一些艺术家认为是美的东西的展示,而让孩子了解、接受,让孩子参与其中,孩子的专注力、理解力(对成人世界或者说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创造力、行动力甚至自律(纪律性)在这里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孩子们的表现每每让成人瞠目,展示了远远不止于孩子们的艺术才华。
《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开篇就引用了苏格兰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的一句话:“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泛亚电竞,我称为侵扰。”一个好的教育者,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者,而是唤醒者、激发者。李杰和他的团队,在行动中完成了这一转变。
李杰进一步反思道:“我们对于儿童作为创作者、见证者泛亚电竞、异见者,而非学习者、消费者或教育产业的带动者的社会角色依然认识不足。我甚至认为如今越发显性的儿童艺术项目,至少在中国是一种将儿童符号化的文化浪潮。将儿童视为主体的项目,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主题发声的项目,停留在一种成人为其赋能的姿态上,而不是实际的社会行动中。”正是基于这种批判精神,李杰带领艺术家从发现孩子,到以孩子为师。在为孩子们策划展览的过程中,开始更新对自己、对艺术、对儿童的认识泛亚电竞。在iSTART的儿童艺术节上,艺术家、专业的策展人都在积极地参与,从第一届10位艺术家,到2019年已经有45位,2020年有22位艺术家和500位共创艺术家。
艺术家们渐渐发现,他们将面对最严苛的、来自儿童的批评——如同小孩面对“皇帝的新衣”的灵魂拷问。而孩子无论是被记录者,还是记录者,都给艺术家带来触动。
2017年,iSTART开始为孩子们开辟独立展厅,使他们成为创作的主体。在一个没有成人的世界会发生什么?2019年,李杰组织近千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老师,面对世界将由孩子做主的虚拟场景给出了自己的故事。孩子们的作品有如蜜糖般的理想城市,反思战争的冒险动画,重塑自我的未来日记,以及儿童与父母探讨如何留存父辈们的“精神遗产”影像。每一个故事都超出了成人的想象,给我们惊喜,也让人重新反思我们共同参与创造的成人世界。
2017年,李杰看到三个小姑娘在一个小本子里,集体创造了一个来自外太空的虚拟国家“嘎嘎国”。其中包括居民、节日、护身符传说、国歌、法律、梦想等。他决定把孩子们的构想在美术馆中实现,于是招募了150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马修斯说:“儿童是人,完全值得拥有人在道德和知识两方面应该享有的尊重。他们现在是什么,将来会成为什么,均应得到尊重。”
如同我们总把史前人类想象成野蛮无知,而面对拉斯科岩洞壁画时,无比震惊于当时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每个孩子也时常给我们这种惊诧,他们的眼睛里有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内在世界,而当他们学会表达时,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倾听,甚至粗暴地侵扰他们,强塞给他们一个似乎只需要记忆背诵的世界。
其实,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尊重儿童之后,我们才会继续享有成长的快乐,而非变老的悲哀。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返老还童,像孩子一样发现美好、创造美好。在李杰策划的展览中,有这样的内容:让孩子讲述自己在子宫里的记忆;2017年在“另一个世界”中聚焦死亡教育。600位孩子通过半年时间创作了对死亡不同理解的艺术作品。我们无法断定孩子们是否会比成人多记得一些我们出生前的状态,而在死亡问题上,成人真的比孩子有更多的理解吗?如果随着变老,我们并没有对死亡有更多的认识,而只是不再发问,那将何其悲哀。
李杰的《童年美术馆》带我们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其实是认识我们自己,尊重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