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关乎当代世界格局里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及文化软实力与话语权等现实议题。当代中国的艺术实践应超越“西方中心论”,积极借鉴其他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同时更要秉承自己的民族精神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既具有中国审美风尚又能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优秀艺术作品,和世界平等对话,共同襄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当代艺术人肩负的重大责任。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言常新的线 多年前,鲁迅说到文学,认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这即是通常所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这是有限定的,并不是所有“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合乎真善美价值标准,能为全世界人民所共享的民族艺术才是世界性艺术,这已是写进艺术理论教科书里的定论。
今天再次讨论这一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也是时代的新课题,它关乎当代世界格局中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及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等现实议题。与世界各国交流,不可避免会面临文化输入与输出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让中国了解世界相对较易,而让世界了解中国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但这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自五四以降,中国现代性开篇伊始所遇到的问题,即是要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及至今日,我们依然面临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西方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焦虑,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依然凸显。今日,中国不再处于一个多世纪前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但在与世界接轨时,一些“西方中心论者”延续他们一贯的凌驾于东方之上的优越立场,对第三世界进行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渗透与控制,对这一现象,一些具有批判意识的学者从“文化帝国主义”“后殖民理论”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 文 化 帝 国 主 义 ” 是 20 世 纪 60 年代出现的激进的批判理论术语之一。巴克(M.Barker)认为文化帝国主义“几乎没有任何精确的定义。它似乎是说,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他国的过程,是文化先行,由帝国主义国家向他国输出支持帝国主义关系的文化形式,然后完成帝国的支配状态”。
在中国,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批文化产品。以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以及众多动漫、多媒体作品等美国文化为代表,它们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极大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工业与文化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
后殖民理论是在文化多元和文化差异论的基点上,谋求第三世界的文化身份认同,以及建构第三世界自身历史的新叙述逻辑,使边缘文化得以重新认识自我及其民族文化的前景,是第三世界谋求与第一世界进行平等对线 年代开始出现的优秀的后殖民理论的著作,一个重要主题是对欧洲中心论和西方霸权进行不懈的批评。“西方中心论者”在极力掩盖他们的强权目的,比如汤林森在其《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就一味突出“全球化”的文化宿命而否定“民族性”,他认为“民族国家与文化,其实是‘想象出来的社群’ ”。他否认利奥塔德、布希亚德和杰姆逊的后现代媒介批判理论,认为媒介只是中性地、平等地传播而不是“强加意识形态”于第三世界。他没有看到一种不断灌输的话语已经不单是“语言”,而是一种“权力”,一种置换意义、抹平差异的权力话语。
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因同属第三世界而能深切感受并揭露文化帝国主义的霸权与西方中心论,并进而想为母土文化重新“命名”。但作为“夹缝人”,他们对东方又有着西方人的优越感。因此,他们为东方发声,贡献很大,但局限亦在。
那么,发现东方,表达东方,让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就不能仅凭热情喊口号,而要切实努力做事情。
不仅需要加大力度开掘未知的文艺珍宝,也要保藏并阐释我们已知的民族文化资源,譬如书法、绘画、园林、戏曲、音乐、舞蹈、建筑、陶瓷、皮影、杂技等传统艺术,还有阴阳五行、五声、五色之说与儒家、道家、禅宗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泛亚电竞,以及《红楼梦》《水浒传》等众多文学经典,它们为世界贡献了极具特色的美学样式和文化形态。
80 多年前,鲁迅说“拿来主义”是要“占有,挑选”,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在当时,许多艺术家也在身体力行地“拿来”并且“送去”,比如徐悲鸿,他“拿来”的是西方雄强伟岸也优美备至的写实主义绘画,送去的是中国书画儒雅端庄的优秀民族文化之馨香。
当然,无论是鲁迅还是徐悲鸿,首重的都是民族性。鲁迅在评价陶元庆的西洋画时说:“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则就是:民族性。”徐悲鸿亦言:“借助他山,必须自有根基泛亚电竞,否则必成两片破瓦,合之适资人笑柄而已。”但对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中的精华篇章徐悲鸿又格外看重。徐悲鸿在法国期刊《古今艺术评论》上发表法文文章《中国绘画史》(“Peinture chinoise”),在文中提到,不要把自己的文化献媚地“献”出去,他寻找的是两国文化的共鸣点,希望在交流对话中凸显中国艺术的价值,不作异化的“他者”,而要作为主体进行自信与和平的交流。
当然,并不是所有西方人都是“西方中心论者”,也有真正喜欢、欣赏东方文化的,尤其是当西方世界遭受“现代性”悖论,批判质疑对象性思维的时候,西方哲人和艺术家们开始发现并看重东方文化。
但这些喜欢与发现也时常会有些误差泛亚电竞,譬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讲的是一位中国元朝公主假意征婚而终得鞑靼王子爱情的故事,这当然还是西方人对东方的一种想象。普契尼喜爱并乐于借鉴东方文化,他选用中国民歌《茉莉花》做歌剧《图兰朵》的主题曲。王子、公主的故事当配以雍容大度的曲调,普契尼选用的却是有着中国民间小情调的《茉莉花》,且用在给亡灵超度、杀人断头等紧张气氛中。这是文化交流中的小小误读,虽然普契尼在他的恢弘故事中用他的调性重新演绎了中国元素并获得成功,但是泥土般芬芳美丽的《茉莉花》还是我们自己来唱。
爱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具有审美的普遍有效的可传达性,但爱情在不同民族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80 多年前,普契尼采用中国民歌谱写了歌剧《普兰朵》,至今让我们感到钦佩和汗颜。中国作曲家要努力创作出中国自己的歌剧,并使其立于世界歌剧之林,这才是至为重要的”。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并以此文化自觉进行文化交流,以东西方共享的真正的“现代性”精神来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和世界平等交流、切实对话,使中国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之一维,共同建设世界文化的健康美好生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度“教学十大标兵”封面 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