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河北阜平人,历任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驻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副主编、主编,多届全国影展、国际影展评委。曾任新华社摄影部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图片社总经理、全国影展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其作品《雨越大干劲越大》等曾分别获国际摄影展览金牌、银牌和铜牌奖。著有《简明摄影知识》、《陈复礼摄影佳作欣赏》等著作。
2009年11月25日,84岁的陈勃作为一位摄影家获得了中国文联颁发的第八届“造型艺术成就奖”,在领奖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多欢喜。此时此刻,他更怀念那些曾经与他共事过的已过世的老摄影家们。就像评委会所说的那样,60多年来,他对摄影艺术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他用心爱的胶片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印记。
1949年,全国解放的硝烟还没散尽,伟大的新中国建立了。那一年可以说是他从事摄影以来最忙碌、激动、忘我,并且“小有斩获”的一年。
1949年春,陈勃随单位从石家庄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在华北总工会接收了一个日本人劳工所仓库,里面有照相器材。“领导问我要不要去看看,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摄影器材,但好奇心驱使我去看了看。”
那是一所洋房子,窗户紧闭,里面的物品杂乱无章,灰尘满地,在一个角落里,哇!几千个胶卷堆在那里。胶卷的牌子有樱花、富士,都是120胶卷,还有一盘一盘成盒的相纸,与120胶卷宽度和长度相配,是专印120底片的,这是当年日本人给劳工拍照用的。此外,还有配好的一套套显影药。
就是用这些过期胶卷,陈勃拍摄了1949年5月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接见华北职工代表的场面;也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的照片。之后,他在自己的“胶片人生路”上越走越远,一走就是60多年泛亚电竞。
1961年,任职中国摄影学会的陈勃,因为身体原因到南方休养一段时间。其间他和老摄影家吴印咸等几位摄影界同仁到黄山拍摄了一些风光片。回京后他策划举办了一个黄山影展。
黄山影展之后,中国邮电部还发行了一套16枚以黄山风景为题的特种邮票,其中有多幅是陈勃的作品。
此外,让陈勃记忆犹新的还有1981年他和摄影家陈复礼老先生去张家界的拍照经历。1980年春天,风光秀丽的张家界还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几乎什么都没有。陈勃和香港摄影家陈复礼结伴来到张家界采风。如今的国家森林公园在当时还是张家界国营林场,景区没有公路,附近也没有宾馆。为了便于进山,他和陈复礼最终决定住在看林人的家里,方便寻找美景。
“在张家界拍摄的日子非常愉快,我们踏遍了张家界的山山水水,将一切美景尽收镜头中。”说起那段经历,陈勃依然兴奋不已。
回来后,陈勃写了一篇介绍张家界的文稿,还选了一些照片,刊登在香港的《中国旅游》杂志上。“那个报道影响非常大,不久后,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都慕名来到张家界。游客起初也和我们一样住林场仓库,不过慢慢周围就盖起了招待所、宾馆,几年的时间,张家界就成了著名旅游胜地了。”
如今已经88岁的陈勃身体硬朗,步伐矫健,笑声飞扬。问起养生秘诀,他只谈到“摄影”两字而已。“我的养生之道,就是生命不息、摄影不止。”
“摄影给我带来了很多益处,尤其是风光摄影的时候,爬山涉水,把身体锻炼出来了。”陈勃觉得,他到现在仍然行动自如,都应该归功于摄影。
陈勃说,摄影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与所有的事业一样,要想做好,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很好的文化和品德修养。比如拍马王堆、十三陵等,就要对这些地方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解才能拍出好作品。风景拍照也是一样,也要了解每个景点的地形风貌和特色,才能拍出满意的照片。
搞摄影尤其要多与群众接触,多为群众服务,从中吸取营养、得到收获。陈勃告诉记者,“1958年前后,国家提倡文艺界下乡体验生活、为基层演出,我当时拍了很多老艺术家和农民在一起、为农民演出的照片,有中国第一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画家黄胄、相声大师侯宝林等”。
在十三陵劳动时,陈勃还有幸结识了大画家吴作人,“后来我调新华社主持中国图片社工作时,想请吴作人题字,老先生很爽快答应了”。写完后,陈勃总觉得应该给吴老送点东西作为回报,但是吴老只说了句“那你就帮我冲两个彩色胶卷吧”,“这件事令我现在想起来都感触颇深”。
如今,陈勃与年逾八旬的夫人丁补天已经携手走过了63个春秋泛亚电竞,一起过着快乐的退休生活。
“老了,退休了,我现在当他的全职秘书了。”丁补天笑着说,“河北人的人品好,我们俩就这样快快乐乐的,几十年就过去了。”
丁补天说,以前陈勃爱养猫,“两只爱猫相继离世让他悲伤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不想让他再次伤心泛亚电竞,就不养猫了”。
有携手一生的伴侣,有儿女定期的问候,还有一只会说话会吹口哨、名叫“黑子”的鸟儿陈勃觉得,他现在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