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电竞app■“动脉影”10年走遍全球200多家博物馆,以独特角度拍下近50万张文物图片,拥有近390万粉丝,连续五年入选新浪“十大人文艺术博主”
在近几年的文博浪潮中,不少文物爱好者拿起了相机,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记录文物之美,并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给更多的人。他们中有人的作品得到了世界的关注,无意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的人还走出国门,将镜头延伸到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相辉映、共放光彩。
在这些文物影像记录者中,“动脉影”无疑是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位。作为一名“85后”的金融行业从业者,他从2012年开始用镜头记录文物,10年间,不带三脚架、闪光灯,没有团队、独摄,足迹遍布全球200多家博物馆,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拍下近50万张文物的图片,很多图片捕捉到了文物特别的细节、色彩和质感,令他拥有了近390万粉丝,连续五年获得新浪“十大人文艺术博主”称号。
在“动脉影”的微博置顶中,他这样介绍自己——“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什么也不懂,工作与博物馆及文博圈都没有关系,设备是5D4+百微,字体是造字工房刻宋,LOGO制作和后期都是PS,微博基本每天更新两PO,豆瓣做相册备份,B站专门传视频,以上均为同名ID。感谢你们的喜爱。”
6月10日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汇聚了全国40家文博机构、220件重磅文物精品,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展厅中字体不同、风格不同、年代不同的汉字,在方寸之间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浓缩其中,成为本年度国内最具吸引力的专题展览之一。这次“汉字中国”展,也吸引了“动脉影”前来拍摄,并在微博中连发三条,展现他镜头中的汉字魅力。
在“动脉影”来成博拍摄“汉字中国”展期间,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工作中的“动脉影”,听他聊起自己文物记录和传承旅途中的故事。
动脉影,本名黄翼,“85后”斜杠青年,博物馆“御用”文物摄影师,10年来走遍200多家博物馆、拍摄近50万张照片,分享全球博物馆展品精美图片、展品解说、展讯及视频节目,拥有389.2万粉丝,连续五年获新浪“十大人文艺术博主”火星电竞app。曾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新闻周刊》专访。受邀为武汉、大同、长沙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拍摄藏品、展品,并用于APP制作。与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合作,以其摄影作品制作联名文创周边。
“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什么也不懂,工作与博物馆及文博圈都没有关系……”翻开“动脉影”的微博,置顶的帖子就是他对自己的简介与定位,很低调。但他每条微博下的图片令人惊艳,特别是西汉的“弦纹玻璃杯”、北宋的“汝窑淡天青釉碗”、明代的“玛瑙扳指”、清代的“白玉错金镶宝石碗”“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纹钿子”等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惊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有网友曾经很形象地比喻说,博物馆官网挂出来的图片,是文物的“证件照”,真实呈现文物的全貌;而“动脉影”的摄影作品,则像是文物的“艺术照”,能以最美的角度示人。
“动脉影”本名黄翼,这个网名是他在中学时起的,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初时,摄影于他只是一个兴趣爱好。因为身在金融行业,工作要频繁出差,逛博物馆成为他的一个爱好。对他而言,博物馆中的文物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静下心来欣赏文物,仿佛能够穿越时空,遥望千百年前的曲折幽微。
2012年,黄翼与文物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一年,他购入了一台新的单反相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金银器窖藏特展上,各种宝石、白玉与金银器组合美得让人目眩,他手中的单反相机完全停不下来。将所见所得用镜头记录下来,再仔细地筛选处理,黄翼将这次展览的文物成片发在了微博上。
“当时也没想过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是像无数普通的爱好者那样,分享自己看到的美好事物。”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想不到的是赢得了许多网友的转、赞、评,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当时确实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也没有长远规划,不过大家的喜欢和支持确实给了我更进一步的动力。”
从11年前的那次“试水”开始,黄翼开始了自己的文物拍摄之旅。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人一相机,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随行的团队,有的就是一颗热爱文物的心以及充当观众眼睛的心意。11年里,黄翼走遍了全国乃至世界的200余家博物馆,甚至在国外度蜜月时,去博物馆拍摄也是他最耗时间的事。
这样坚持下来,黄翼的文物摄影作品已近50万张。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身份悄然发生着转变。从过去的“爱好者”变成了微博认证的“博物馆摄影师”,在微博、B站、豆瓣等平台拥有了数百万粉丝,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大V”。黄翼的作品不仅网友喜爱,还接到了许多博物馆的拍摄邀请,他的作品则登上国内外各大刊物,不仅让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华文物之美,也让中国人领略到世界各地文物的风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里沉淀下来的文物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精神享受,其内在的文化属性和美学属性与今天人们追求更高精神享受的动力非常契合。这就是好的文物摄影能够获得极高关注的原因。” 黄翼说。
站在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厅中,黄翼将镜头慢慢贴近展柜的玻璃,然后不断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当寻找到好的拍摄点时,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然后接着又换一个方向,蹲下又站起,接着发现、继续寻找……
对于黄翼来说,这种拍摄模式就是他最常用的拍摄手法。“很多网友在评论里猜测,我的作品为什么会那么清晰,角度为什么会那么独特?是不是博物馆‘开后门’,打开了玻璃展柜让我拍?其实不是的,图片之所以能呈现出好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下‘苦功夫’。”一边拍摄,黄翼一边为记者讲解自己的拍摄经历。“我逛博物馆跟所有普通游客一样,自己排队,自己买票,展厅里不让用三脚架,我从来没用过,闪光灯更是不被允许的。我一般赶最早的开门时间进博物馆,到闭馆再被工作人员赶出来。一天下来,我要不停地走动,也没时间吃午饭。”
专业文物摄影与普通观众摄影,在于对角度的选择,对光线的掌握。“普通人拿着手机拍一张,然后就转去下一站了,而我则要反复寻找、比对。有时候一件文物拍摄两个小时都不稀奇。”再度按下快门后,黄翼又换了个方向,继续寻找更好的位置。
这次来成都拍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是黄翼满满行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当天上午他还在深圳,下午就走进了成博。
黄翼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希望能够做大家的眼睛,用镜头来拓展人们的世界,去领略古代文物的美。”这次走进“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厅,黄翼就是带着这样的目标来的。
汉字,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方寸之间承载了中华文明奔腾不息的汤汤之水,更浓缩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历史长卷。在本次展览上,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刻画符号、国宝级文物敦煌遗书、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苏轼《寒食帖》(局部)真迹拓本、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珍贵文物的展出,让人们感受到汉字魅力的同时,也见证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这次汉字展从6月10日开展,短短一周预约人数已超过10万人,其中80%以上为年轻观众。很多人为了观展,顶着烈日排队两个小时也毫无怨言。
采访黄翼前,正值成都博物馆下午开放时段结束,许多参展的游客从馆中走出,一边走一边讨论着汉字展的参观心得。来自湖南的周同学刚参加完高考,她说:“以前从来没有觉得汉字有多美,这是第一次从古人的书写里感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和美丽,这对我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
除了像周同学这样到现场观看汉字展览,更多的人则通过黄翼的微博感受此次展览上汉字的魅力。
拍摄开始前,黄翼就坦言,“这次汉字展的拍摄,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相比存在于三维空间里的文物,汉字是书写在二维纸面上的,而且不同的汉字,结合本身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含义,这就格外考验摄影师本身对文化的积累与理解。”
在拍摄前,黄翼计划以“马”字不同时期的表达来展现汉字的传承发展。“对于中国文化而言,‘马’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字,既代表着神骏的动物,又代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气质。我会尽量以这个字的演变,从一个小切口来展现汉字的大魅力。”
黄翼很熟悉成都,因为成都博物馆多,展品质量也很高。“成都虽然地处西南内陆,却一点也不封闭,成都的博物馆与其他地方的博物馆积极交流、互通有无,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能够让参观者看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文物,在文物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与精彩。我来成都二三十次了,四川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在黄翼看来,成都两千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背后折射的正是文化的延续性。成都的博物馆里有非常多的珍贵文物,兼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比如说成博的镇馆之宝石犀,乍一眼看上去,很古朴,还有一些呆萌。但仔细研究,我们能发现石犀的构造本身非常符合黄金分割定律,它身上的卷云纹,以线、面结合的方式增强了立体感火星电竞app。古蜀人的审美情趣,时至今日依然生动活泼,充满美感。”
在成都这座“博物馆之城”里,黄翼拍摄了许多照片,很多作品在网上拥有极高的人气。比如前些年他在川博拍的金刚力士像、张大千仕女拥衾图,关注度就极高。他拍的唐代金刚力士,手臂上肌肉线条分明,倒三角腹肌、大长腿,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力量的美感。在黄翼看来,博物馆对一座城市的意义,最大作用就是提升城市整体的文化品相。成都和博物馆之间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黄翼的粉丝里藏龙卧虎,有不少是全国或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博物馆的馆长。关注的人越来越多,黄翼很开心,不仅是为自己,也庆幸自己能见证文博行业的突飞猛进,希望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照片燃起对文博的兴趣,愿意走进博物馆,热爱逛博物馆,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千年风华,去感受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黄翼(动脉影):每个摄影师对于照片的光影结构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既是长年累月的积累,也是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理解。这是一种个性,而不是共性。
当然,拍摄文物确实也需要一些技巧,比如玻璃反光的问题,就是大家最常遇到的。说实话,我也没有“特权”能越过玻璃展柜去拍摄,但如果在拍摄时将镜头抵住或平行于玻璃,反光就会大大改善。当然,事先把玻璃清理干净,去掉污迹和指纹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黄:这个确实不一定。这些文物本身的色彩,可能由于岁月的原因,有褪色,有改变,作为摄影师,要更好地展现文物特点,就不能单纯地追求还原,因为这种还原其实也是有偏差的,毕竟我们看到的是岁月沉淀后的文物。
因此我在成片上,会对色彩进行一些调节,在不扭曲文物本身色彩的同时,尽量突出它本身美的地方,淡化它不美的地方。当然,有很多文物,它本身的美或许就体现在平凡和烟火气中,这也是我在表达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
黄:其实在拍摄或者是成片前,哪些文物会火,哪些文物相对反响平淡一些,我心中都是有数的。火的那些文物,一般都有美观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等,它们容易吸引眼球。但我认为,不能因为一个大类的文物容易火,我就为了迎合而集中去拍它们。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本身就是美的,文物就是文化的具象,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罢了。要传承文化、推广文化,我们不能有选择地去做,而是要真正地把多元的文化用多元的镜头表现出来。有很多文物,可能它的美学特点与当下人们的主流审美有一定落差,但这样的文物就不值得拍吗?就不值得去表现和传承吗?我认为绝对不是的,我的作品除了美,更重要的是文化。
黄:我走了两三百家博物馆,说实话,每座博物馆给我留下的印象都很深刻,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载体,也有不同的表达,它们共同汇聚成了今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让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前不久我去以色列的一家博物馆参观,在那座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有一个片区是独属于中国的,展区虽不大,却让人倍感亲切,也让人感叹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即使在万里之外,依然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打动人们的心灵。(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亦铮)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火星电竞app,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