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学习图片摄影专业的邹京耀,大学期间就开始拍摄记录大小活动,这些经历成为他个人化表达的起始。网络信息化时代,他对当下潮流趋势更为敏感,随着不断观察,“二维码”、“网红”文化、粉丝经济等现象,都成为了他的关注重点。在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邹京耀的《网红打卡》入选纪录类组照,这组作品在2019丽水摄影节上也获得了英国FORMAT摄影节奖。斩获佳绩之后泛亚电竞,邹京耀有哪些感受和启发?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又将在摄影领域进行哪些探索?在与本报记者陈曦的对话中,邹京耀逐一给出了答案。
陈曦:您从何时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又有哪些原因让您决定选择摄影专业深造学习?
邹京耀:摄影于我而言,最初的记忆是小时候家里摆放的家人合影以及很多留念照片,那种将时间定格的瞬间感非常吸引我。后来,我接触到很多精彩的新闻、纪实照片,这算是我对摄影的最初印象。直到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图片摄影专业,摄影才逐渐从最初朦胧的状态直至成为我热爱而又坚定的专业和方向,也算真正成就了我与摄影的交集。
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摄影是一种让我看待世界的独特媒介,通过摄影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进而引发观者思考,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我认为摄影最大的魅力所在。“当摄影离开了对现实的思考泛亚电竞,那就没有了力量”。
陈曦:当二维码这种移动设备流行的编码方式出现的时候,您就开始以它为“符号”进行摄影创作,当时的创作思路是什么?
邹京耀:《二维码》这组作品的创作核心是将“二维码”这个时下流行的编码以多媒介链接的方式展示我们所处时代的种种消费奇观。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网络,随之诞生了一个新事物:二维码。
在当代社会信息媒介的条件下,使用单一媒介有时较为乏力。所以我选择以链接各种消费场景的“二维码”为线索,将接片拍摄的综合商场、休闲娱乐空间、明星演唱会泛亚电竞、海洋馆等典型消费场景的巨幅静态影像,与这些场景中采集的细节视频、声音、延时摄影等内容链接起来,在展览时还添加了与观众的留言互动,形成一个多媒体互动的影像作品。
陈曦:随后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红”打卡地又成为您关注的重点,能讲讲哪些原因或是怎样的机遇让您对此类拍摄对象产生兴趣的吗?您又如何做到理性地审视这些拍摄对象?
邹京耀:自2018年4月起,我陆续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高频率地看到自己的朋友、同学等年轻人发表其或互拍照片,配图中的场景通常较为绚丽,抓人眼球,文字皆以“去某地打卡”“网红艺术展”等为主,引发无数评论与点赞。经过线上的咨询、搜索,我发现这是目前分布于国内一线城市的新兴打卡聚集地。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前往线上观看这类网红打卡展览,惊讶于这并不是传统的艺术展览,而是专门为人们拍照打卡所设置。与传统艺术展相比,“网红展”不必做太多功课,也无需进行深入思考,“来了买票,进门拍照”的模式让观众忽略了展览本身的内容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基本不会管展览的美育价值,蜂拥而至的人们争相拍照并上传至社交媒体。
于是,我产生了用摄影的方式系统记录、呈现这一沉浸式现象及探讨与反思背后的问题的想法,经进一步调研后开始项目拍摄。我在设备的选择、拍摄方式与后期处理上采取冷静、客观的方式,将自己隐藏起来,始终与沉浸在打卡中的人们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我还拍摄了大量无人状态下的打卡背景墙,在后期刻意保留了原始的高饱和色彩和布局,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这个潮流现象。
陈曦:您的《网红打卡》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拍摄没有人物的空场景,还有一部分拍摄的是打卡游客的场景,为什么采用这种记录方式?有什么特殊解读吗?
邹京耀:“网红打卡”本身就包含了人与打卡场景两个元素,是巨大的流量让网红打卡地由此诞生。在拍摄与后期编辑时,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当蜂拥而至的人们打卡结束,一切又归于沉寂,当你再走到这些形形的背景墙时,一段段打卡场景如电影般浮现眼前,这无人的空场景承载了无数细节与痕迹。另一方面泛亚电竞,对于“网红展”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最先由海外兴起的沉浸式娱乐展,通过各类马卡龙纯色装置及镜面、气球等道具,结合VR、投影等新媒体手段,共同组成了声、光、电的幻想世界。巨大的流量背后,网红展览的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山寨、抄袭现象层出不穷。相似而又粗糙的场景,清一色的呈现手段,充斥着虚无、魔幻的展览理念……在利益的驱使下,披着艺术外衣的网红展就如过眼云烟般消逝。而这些所谓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却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消费生活和审美表达。参观者沉浸于资本和媒介合力构成的戏剧化的假象舞台,上演着一幕幕诙谐而又荒诞的打卡表演,角色扮演的过程无形中建构了一场属于资本的狂欢。
此外,项目的另一部分是收集社交平台上在网红展中参与打卡的图片、短视频等素材进行编辑、展示,将网红打卡现场从线上到线下的过程链接起来,最终完成整个项目。通过对“网红打卡展”现象进行集中化展示,将其作为一个当下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的样本,反思与探讨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邹京耀:获奖对我而言是激励与肯定,但更多的是鞭策。所有的关注和评价都是基于项目渴望得到更好的传播。我认为当下的影像创作不应是封闭而孤芳自赏的状态,而是需要通过传播来与观者达成良性的互动,从而将作品的理念及其反映的问题呈现出来。同时,在传播与评价的过程中,我也可以了解到作品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自己。
英国FORMAT摄影节的奖项最重要的是可以去英国举办展览,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可以近距离观看国际权威摄影节的精彩作品,并与摄影师、策展人进行交流。我的作品只能说是完成了一个阶段,目前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希望去英国有一个更好的呈现。我会用影像的方式持续观看,继续对社会现实保持敏感,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引起他人和社会的思考。
陈曦:得知您刚刚研究生毕业,接下来在摄影方面有哪些计划?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与即将毕业的摄影专业的学生分享?
邹京耀:在完成《网红打卡》项目后,我的创作重点依旧会关注当下的网红经济话题。未来自己会坚持直接摄影的方式,同时尝试影像的多媒介表达,丰富项目本身的视觉表现。新技术的参与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对于新的项目,目前仍处于调研阶段,希望能在拍摄完成后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继续攻读影像相关专业的博士。读书不仅仅是学习摄影,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学科的知识积累与储备,以反哺自身的创作。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巨变、万象更新的时代,摄影于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作为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能较为真实地记录并反映现实的社会问题,是表达摄影师对于个人、生活及周遭世界最直接、最有力的艺术形式。对于摄影师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摄影将敏感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即将毕业的摄影专业学生,经验谈不上,我认为一定要利用好学校给大家营造的良好氛围,沉下心来扎实地学习、创作,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深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先有相关知识积累,实践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你热爱摄影,就一定要坚持创作,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即使短时间内它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回报,也不要随意放弃,尝试更多的表达方式,让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