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电竞app胡明刚是浙江省天台石梁镇外湖村农民,一个自学成才的乡土散文作家,他和同是作家的妻子沱沱一起,漂泊北京多年,终有所成就,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事业,2018年,胡明刚沱沱夫妇在天台石梁镇创办了一个山上文化名家工作室,开展各种文学创作活动。把它打造成当地的一个文化地标性建筑。
胡明刚说,我们在北京日子也是过得好好的,但是深爱着家乡的人文风景,在北京的时候,总是时时刻刻萦绕心头,我总觉得有责任做些什么,现在做工作室,不是为了什么功利的目的,我们是为天台山文化做事,为的是寻求内心的心安和快乐。我们爱家山胜如爱自己。
华顶外湖村是胡明刚的家乡。他从小在这里长大,读书写作听故事唱歌,走上了文学道路。他少年的他就在拜经台附近砍柴放牧,在天封龙皇堂读书,对家乡的风景掌故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外胡村的周边风物也成了胡明刚的笔下最好的素材。
从农舍老庙到山峰溪流,从饮食起居到民间文学,都成了胡明刚散文的创作源泉,他的散文《蛤蟆居随笔》以及以后在北京写的作品中,三分之二都是写天台山的。在北京漂泊的时候,他写成《天台茶》和《天台行旅》,前者是国内第一本以全国公开发行的有关天台茶历史文化生态的文学著作,引起浙江农林大学王旭烽、潘城等专家的关注,将此书推荐给学生阅读。后者被印了两个版本,销售到美国纽约博库书城。
2018年,胡明刚认识了天台寒山湖度假村的丁舒鸣老总,说到山水风光和旅游,两人聊得很知己,很开心,胡明刚说,天台山随便哪一个来的都是国际的,比如,寒山子,济公,天台宗,天台茶,已经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影响世界,但它们的根深植在天台的,这是我们拥有的财富,属于自己的,不像北京,永远是别人的。丁舒鸣也说,风景好文化好,需要徒步,徒步能发现风景,他们打造天台西部徒步线路,邀请胡明刚参加,希望把徒步天台西部的风景写成一本图文并茂的行走书,可以导引,欣赏,珍藏,并提供免费食宿和写作费用。胡明刚欣然答应,两个人一拍即合,他住在寒山湖度假村,一边徒步,一边拍摄,一边行走,发现了“观音送子”、“双佛崖”、“三圣石”等被人忽视的多个景点,写成了30多万300多幅彩图的《徒步寒山》一书,交付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许多人都拿着书,寻找实景,进行印证。这本书很有视觉冲击力,深受读者好评,也行销到台港东南亚和美国地区。新近,寒山古道的修复规划,也大部分参考了这本书。
紧接着,胡明刚以山上工作室为据点,行走石梁镇周边地区,走访当地村民,倾听山间发生的故事,写成了乡土人文地理行摄图书——《石梁纪》。同样三十余万字,图文并茂,文笔清丽,交付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人们可以按图索骥,全面了解石梁云端小镇地域、自然、人文。全书分为七章,文笔所及,有石梁飞瀑,华顶云海,佛陇圣迹,洞天仙境。古道,寺庙,村落,山峰,溪流,奇石、森林,草木,特产,传说,诗文等,得到山水和文学影像的多重愉悦,在2020年4月在天台山华顶举行的浙江森林旅游节暨第23届天台山云锦杜鹃节开幕式上,胡明刚向天台旅游集团赠送了《石梁纪》。在石梁镇“清凉一夏”避暑节上,举行了该书首发式,由胡明刚向读者签名赠书,镇里还举行了该书的读者讨论会。
胡明刚说:“《石梁纪》是写天台乡土自然人文的第四本书。在石梁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下,我走遍石梁角角落落,走访各类人物,广泛搜集相关古迹物产,历时两年完成此书。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思,从各个细微之处着手,情景交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有人说:到天台山,《石梁纪》《徒步寒山》是最好的伴手礼,这两本书不仅可以当导游,而且可以带回家,朝夕面对,阅读这两本书就像走进天台山之中,乐而忘返,”九十六高龄的天台乡贤高汉先生说,因为胡明刚从小生于天台华顶山麓,对这里的乡土文化最为熟悉了,写天台石梁非他莫属,“他何异乎华峰之子和石梁的心灵,他不来记述石梁,又更待何人?”
胡明刚除了写作介绍天台外,也注重天台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新近,他向社会各界大力推荐拜经台对面山峰学堂岗,建议开辟新的徒步登顶旅游路线,并呼吁开发学堂岗下面的中国道教第十四福地石笋灵墟山,屡次陪同天台旅游集团公司和华顶林场的领导一起,进行实地踏勘,并写成专文在公众号和报纸发表,许多人读了之后,都纷纷想徒步旅游一番,领略全新风景。现在天封灵墟到拜经台的徒步旅游道已经恢复。今年夏天北京的两位文化学者,看到《石梁纪》中有关灵墟的记载,先是胡明刚带他们探路,然后由二十几个人朝圣登临,感觉十分畅快。
胡明刚写文章介绍天台北山浙东大峡谷村庄和竹笋的文章,得到搜孤首页和绿色中国杂志推荐,他呼吁大峡谷乡村道路建设环线建设。让胡明刚欣喜的是,峡谷之中的田岗岭村已经通车了。
在山上工作 为家乡做事求得心安。胡明刚和沱沱离开台州定居北京,算起来已经二十多年,他们一直从事刊物和图书的编辑策划和创作,在北京,他们已经开辟了新天地,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但是他们对家乡的情感日益炽烈情感,难以释怀,他们希望决定在家乡成立一个山上文化工作室,希望打造成一个文化创作和产业交流中心,把北京和外地的人脉资源引进来,把天台的产业项目介绍出去。
他们办山上工作室的念头,得到天台县有关部门和石梁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石梁镇政府专门派人帮助物色房子,最后在龙皇堂民国老街北端找到一所闲置的农家院。他们把这个房屋租了下来,做成也有的文化书院和工作室。
在天台县委人才办和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胡明刚文化名家工作室,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能顺利地开展运作,位于石梁宾馆的对面,胡明刚和沱沱夫妇自筹十几万资金,进行改造美化和装修,购置家具和电器和其他文化日常用品,设计了起居室、办公室、图书室、影音观赏室、茶室,各个功能都一一具备,可以正常进行开会,培训和创作研讨交流活动。胡明刚说,在家乡领导和朋友的支持帮助下,这个山上工作室,肯定能做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成为石梁镇周边的一个文化特色标高建筑。胡明刚和沱沱每年都举办山上习字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学员学习,他们有的来自杭州、椒江、三门,还有天台本地。他们不收任何费用,纯粹是公益活动。
胡明刚和沱沱夫妇除了正常开展各种活动外,受台州图书馆文化馆文联总工会等邀请,到椒江进行文学讲座,反响很大,他们与读者完成良好互动,台州日报和晚报都进行专版报道。此前,胡明刚担任台州在北京知名文艺家联谊会的秘书长,参与卫温首航台湾书画展的文字撰稿和布展,与丁启阵、陆绍阳等专家学者一起,参加台州裂变采风活动,参观大陈岛一江山岛以及台州高新工业区,还参加台州市的唐诗之路采风,为省内外作家导游,介绍有关史迹文化,写了相关的散文随笔发表各级报刊。同时也为塔后村、福溪金山岭村,雷峰柿子节,还有龙皇堂集云和溪岩村、石梁村、大同中三村文化礼堂创作歌曲,拍摄照片,撰写文案,也为石梁乡村文艺演出创作了节目文本,深受人们的欢迎,同时策划用石梁山歌演唱唐诗,浙江日报等加以报道。
胡明刚说,用文学为百姓做点事,是极乐无比的事,文学能够成就大众,也成就自己,因为文学写作,他结识了来自平桥前山村的沱沱。俩人由此相爱组建家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火星电竞app,胡明刚先后在圣达公司和台州市文联工作,沱沱也编辑乡土文化杂志,2002年他们全家到了北京。经过两人共同努力和大家帮助下,他们在北京定居下来,都出版了一些很有分量的作品,得到了北京和家乡的文艺界的重视和好评。胡明刚出版了《北漂者心声》等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并担任台州市在京知名文艺家联谊会副秘书长等职,沱沱出版了《心安是归处》和《大地之上》两本书,其社会田野工作引起人们的注意。继《大地之上》被评为中国2015年生态文学代表作,进入百道网2015年的好书榜。
胡明刚和沱沱也一直心系天台,关注天台的文化生态发展。他们不但自己写书,宣传天台,也为天台文学作者介绍出版社,给他提供图书出书方便途径。去年夏天,天台摄影家老教师陈舟宝先生拿来了一叠有关天台民间老手艺的书稿,寻求出版。胡明刚和沱沱及其他朋友一一奔走为他一一寻找出版社,最后选择了学苑出版社。胡明刚对文稿进行文字编辑润色,选定图片,确定体例,完成版式设计,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同时把陈舟宝带到年逾九十的天台乡贤高汉老人家里,请高汉先生审阅书稿,高汉先生对书稿大力赞赏,并热情洋溢作序题签,建议把书名改为《打捞沉船》。胡明刚撰写专文,进行大力推介。该书出版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广泛的好评,促进了天台县出版奖励政策的出台。本书也是天台老手艺的集大成者,使同领域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陈舟宝信心满满,开始第二本乡土饮食工艺《巧得天味》书稿的写作。胡明刚花了一个月时间统稿,编辑订正,修改文字,完成统稿,选择版式和装帧设计,这本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反响依旧良好。
胡明刚是天台后司街网站的主要作者。一些失联多年的朋友,通过网站再续前缘。其中就天台山文化工作者裴斐。裴斐是济公故居的负责人之一,他花了十年时间写出了长篇传记小说《少年济公》,苦于找不到合适出版社,书稿锁入箱底。胡明刚和沱沱介绍,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图书大力推介。这是国内第一本讲述少年济公故事的文学作品。该书出版后,引起国内外济公文化研究工作者和信徒的喜爱,成为济公故居和天台山的一个金名片。
2016年冬,天台是90后诗人叶冠经人介绍与胡明刚、沱沱认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诗人,通过与胡明刚的接触,成为无所不谈的知己朋友。胡明刚认为他的内心纯净,情感细腻,视角独特,有着特殊的情感生命感知,富有诗人的天赋与灵性。胡明刚把叶冠散落在微信群里的作品,一一收集归类整理,分为六辑编辑,请作者绘画插图,亲手装帧设计排版,最后与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对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叶冠的诗集《热土》正式出版面世。本书装帧典雅大方,是天台文学2017年的重要作品之一。
6年以来,胡明刚和沱沱夫妇应天台县作协和平镇文联之邀,举办文创班,免费公益授课,带领创作,并与庞亨福、徐永恩、黄朝阳等先生一起,将以平桥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编辑设计成册,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同时他们利用自己写作编辑设计出版的特长,为家乡单位企业进行文化策划和形象设计。此前为天台西部寒山湖农民诗人梅东灶,编辑润色增加可读性和视觉效果,胡明刚请诸多朋友拿出照片当插图,形成一本图文并茂的旅游民歌体诗集《寒山湖放歌》。该书小开本设计,可以放在兜里,可以让边看风景边阅读。同时将十三明天台民间草根群体的诗歌编辑成书,插图编辑设计出版《天台十三点诗集》。最近胡明刚即将编辑完成一本乡土志。
不久,在胡明刚和沱沱的指导下,天台作家胡建新的《和合物语》即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此前葛永文的《前面是海》也顺利出版。
胡明刚文化名家工作室有13名成员,除了胡明刚和沱沱均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外,有4人加入了省作协。加入地区作家协会1人,考入国家高等音乐艺术学院1人。有4人加入县作家协会。
胡明刚担任台州散文集《台州风情》编委,《山情海韵》《醉花阴——天台华顶杜鹃散文选》的编委,还为《台州少儿文苑》担任组稿,推荐编辑了不少天台作家作品。发现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到龙皇堂工作室进行交流的人络绎不绝。
2017年冬至。天台华顶山东麓的外湖村。《天时:戊戌志》的《天在山中》在石梁镇开始正式开机拍摄。这是由胡明刚和沱沱夫妇引进的,由新影佳映电影公司投拍的国家级重点纪录片项目。《天时》纪录片的核心理念是指以二十四节气规律下的人本主义关系,它讲述的中国节气与社会的关系,背后蕴含的是每个人生命、自然感受相通的规律。冬至日开始,浙江天台、江苏苏南、河南洛阳、四川郫县、福建泉州、辽宁盘锦这六个点的拍摄同步进行,为期一年,纪录片团队通过影像作为表达工具,深入考察不同文化地域的人类变迁和文化传承。天台等六个文化根源观察基地,涵盖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呈现不同文化下的不同生存韵律。纪录片拍摄成功后播映后,豆瓣评分9分以上,评价甚高。
这部纪录片的引进,是因为沱沱的生态访谈结的善缘,在《大地之上》一书的采访过程中,沱沱结识了《天时》纪录片项目的负责人,他们向沱沱询问拍摄地选址,沱沱脱口而出,浙江天台华顶山周边地区,山上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背景。尤其是天台山竹茶及高山农耕药材的种植,加上佛道精神高度交融的和合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18年3月份,沱沱专程在北京赶来,与《天时》纪录片导演吴琦和周灿、廖茗等其他剧组人员,一同实地考察。
天台山的远离现代工业的高山农林产业和文化自然生态,贴合二十四节气有关自然风物的百姓生活故事,成为《天时》纪录片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天台山石梁镇浙东大峡谷的深山竹林和高山基地,成了纪录片的首选,经过纪录片团队近半年多的前期考察调研和筹备。《天时》纪录片的引进,得到天台县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胡明刚专程在北京赶来,帮助纪录片团队与当地对接,在进驻外湖当天,胡明刚向剧组成员介绍天台山,并凭记忆在用毛笔墙上画了一张天台地图,一一标注景点村落和名胜古迹文化特产。令团队成员称叹不已。
去年夏天,浙江某大学学生开展暑期生活,看准了胡明刚和他的工作室,创作微纪录片《归根》,跟踪拍摄了胡明刚的充满文学风味的日常生活。
沱沱曾经在鲁迅文学院影视作家班进修,在中国少年作家班担任文学辅导教师十年,她发挥自己情感教育和文学特长与优势,以山上书院为立足点,开始各种公益活动,见证健康成长,进行文化传播,把天台山美景传播出去,把外地人脉引进过来,以真诚乐观的态度共致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沱沱说,我们在北京日子也是过得好好的,但家乡的人文风景,总是时时刻刻萦绕心头,总让我有责任做些什么,现在做这个工作室,是为整个天台山的百姓做事,寻求一种心安和快乐。心安快乐才是生命和灵魂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