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火星电竞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火星电竞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30年千万张照片一位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的街拍中国史火星电竞app
添加时间:2023-09-09

  火星电竞app这位中国摄影金像奖(国内摄影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的得主,在过往30年的人生里,用千千万万张数不清的照片记录下他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他因为街拍而被许多摄影师熟知,就好像另一位因为拍摄人像而知名的摄影师肖全。

  严志刚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纪实摄影师。在他的照片里,有许多生活的细节和时代的变迁。30年来,他从未停止过按下快门,他说,“在这个大时代,拍摄普通人们,在平凡日常事物获取重要性和满足感,对我而言将会持续终生。因为摄影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他曾在今日头条发起「街拍中国」的项目,呼吁更多人拿起相机感受身边的生活。这个话题至今持续四年,已获得了超过16亿次的阅读。

  严志刚第一次接触摄影是16岁初中毕业。1995年,江西的小县城里,拍照还是件充满仪式感的大事,他总是自己买来冲洗药液,用毯子蒙上窗户,红纸包住灯,冲洗一张张的底片,小心翼翼。

  一张底片可以冲出许多照片,他把这些照片送给每位毕业的同学,少年时候小小的虚荣心就这样被满足,这是他摄影的开始。

  大学时候,因为新闻专业需要学习摄影,严志刚把爸爸攒了三个月的200块工资,用来买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凤凰205B。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培养出对摄影的强烈兴趣。

  △ 1990年,江西南昌,严志刚用他的第一台相机拍下这张照片。在这张现在看起来很粗糙的南昌市地图前,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就像他从此开始的人生旅程。那时候他18岁,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开始,严志刚并没有摄影的概念,只是因为要完成一些习作,就走上街头去训练自己,“进行视觉和技术方面的训练”。三十年前的摄影并不像如今这样自动化,严志刚随身带着纸笔,拍完一张照片要记下所有的数据,冲洗完胶卷要拿数据作对比,有误差的话方便下一次调整。

  废片很多,但机械的训练带来损耗的同时也带来深刻的印象。严志刚后来回想,脑海中印象深刻的照片都是在这些机械的训练中留下的印象。如今的手机,虽然让人犯错误的机会变少,但也少了那些深刻的印象。

  大学训练四年,毕业之后,严志刚自然地成为一名摄影记者,从报纸,到杂志,拍新闻、肖像、专题或者配图,这时候的摄影,成了职业。

  最开始的几年,严志刚对摄影的理解还是跟大多数摄影师一样。摄影是决定性瞬间,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拍到才是最重要的,通过一个瞬间象征性地传递出一个事件的本质。逐渐的,他开始觉得摄影还是跟自己有关,“你对世界的态度都可以用影像表达出来。”

  到拍摄的第7年,严志刚真正开始理解摄影。“摄影就是拍自己”火星电竞app,他说,在接触摄影之初,他以为摄影是拍别人,带着很强的优越感,“大师为什么会成为大师?他们像别人的眼睛,带着我们去发现这个世界,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有正义感,是一个化身。但当我拍多了,发现摄影是表达自己。你看到的东西就应该是你自己,如果我们只看到照片而看不到背后的摄影师,我们的想象力就停止了。”

  职业生涯的转变发生在1997年。当时,香港回归,新闻记者的天然直觉让他觉得必须去往现场见证这个时刻。

  但彼时,严志刚只是个小报的记者,该如何表达这历史性的一幕?最终,他选择了降旗的一刻,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后他又抓住了英国士兵依依不舍的眼神,短短的一瞬间,他还记得他用50毫米、1.8的镜头,“啪”地按下快门。

  他认为自己得益于时代的幸运,几千年来变化最剧烈的这30年,被他们这一代赶上了。也因为时代的激荡,他在南巡后的那一年,从家乡省城南昌出发,开始辗转于北京、广州,30岁后又受邀到湖南长沙工作,40岁后重新回到北京。

  在同龄人大多经历一次次下海经商浪潮的时候,他从杂志,到都市报,再到前沿的互联网,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中,不停归零出发,为的是就是追求时代引擎中,摄影与照片给他带来的快感。他说这是摄影给自己带来的好奇心,永远走在路上,追求下一次的精彩瞬间。

  严志刚的镜头下有无数个时代的碎片。他从1990年江西南昌洪城商场前等车的人们,照片里是冰箱广告、喇叭裤、解放鞋和简陋的公交车站台这些90年代初的符号,一直拍到2020年自己北京家中望出去的日落。

  △1999年,北京街头。一群女孩从小汽车和三轮人力车旁经过,唧唧喳喳准备去逛街。看看她们的穿着和身上背着的各式小包,这就是那个时代职业女性的典型形象

  短短30年,他也历经了摄影从银盐到化学染料再到数字技术。他尽力呈现了材质的原貌,最早黑白胶片时代带来的简陋粗砺,到化学染料氧化后的历史褪色感,再到电子文件带来的清爽靓丽。因为他知道材料带来的质感不同,作品能感知到的信息和情感也是不一样的。

  严志刚喜欢街头摄影,在他眼中,街头摄影的魅力始终在于,在丰富的时空截像后面,摄影师不同的语言、情感和个人意志得以展示。相机这种工具,通过快门开启的那一刻,产生的主客观瞬间碰撞和世界灵犀相通,它的结果可控,也充满意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在影响严志刚对照片、摄影的思考。最初,他发起一个叫「」的栏目,面向大众征稿,希望他们用手机拍下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不要专业,但要让看照片的人看到其中的真诚。

  “当你用图片做内容传播载体的时候,不应该过分讲究它的技术性。一个需要技术的照片对一般人来说就意味着门槛。在今天这样一个技术发达的时代,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就会认为它是经过一个专业人士主观处理的,是被改变了的。而我更倾向于真实的照片。”

  在这个基础上,严志刚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语境下开启了他的一系列图像实验——2016年,他发起「街拍中国」项目,呼吁更多人拿起手机或者相机走上街头火星电竞app,拍下身边的生活。

  “对我来说街拍的诱惑力就是这个世界太丰富了,街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个意象。世界不断动荡变化,它的随机组合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通过街拍,你可以做一个视觉训练。”严志刚想通过街拍中国的项目,让普通人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的丰富性。如果不去发现,可能没有人会真的留意一束光线,一面色彩鲜艳的墙,一个街头的女孩。

  街拍让严志刚成为真正的摄影师。从他大学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开始,就在进行街拍的实践与训练。过去30年,他在街头拍下的那些照片,从湖南县城的广场到香港回归的街头,从北京胡同到重庆的洞子火锅店......

  所有的细节记录,最终汇聚成整个中国30年的时代变迁。每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里,都传达着丰富的信息。发型、肤色、服饰、姿态,人后面的广告牌,周边的汽车,人群的神态,一张张照片像酒,经过发酵之后跨越30年时间,呈现在好几代人的面貌。

  作为一个摄影师,严志刚从来不呼吁身边的人去关注远方的风景。“摄影不需要你去往更广阔的世界,反而恰恰是让你关注身边的事情。”他总觉得陌生感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反而是身边的人与故事最没有门槛。

  他不希望摄影师之外的人觉得摄影很难,拿起手机就可以拍,这才是摄影最正确的方式。对于他,街拍中国的诞生好像更多是使命感的驱动,他希望更多人因为他这个小小影像实验的影响爱上街拍,感受街拍,然后为这个社会留下更多丰富的影像。

  在拍摄对象上找到共情,就是他按下快门拍摄的理由。他认为,摄影在所有的艺术介质里,是最具民主性的一种方式,智能互联网时代带来“全民摄影时代”后尤其凸显。

  常年坚持街拍,而后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为他赢得了累积超过10万+的粉丝。

  他连续几年坚持以个人名义,在今日头条账号@严志刚YANSELF的账号上,持续发布「街拍中国」的话题,呼吁更多喜欢摄影的网友一起来打卡传片,在今日头条,这个线万多人的参与与讨论。

  2020年初,严志刚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他依然坚持每天晒出他眼中好的街拍照片。对于他而言,坚持做街拍中国的意义在于,“哪怕这世界上因此多了一个摄影师我也觉得很满足。”

  2020年的「街拍中国」项目启动一周后,1000多位摄影爱好者加入到YANSELF摄影俱乐部”圈子里,发布了1285条动态。如果按平均每条动态大家发2.5张照片来算,街拍中国在一周的时间内收集到5000多张街拍照片。网友在头条给严师傅留言,有的人鼓励他把这个有意义的项目坚持下去,有的人则希望自己能跟着他坚持一起在摄影的路上走下去。

  严志刚始终坚持摄影应该是日常且真诚的。“我希望我的摄影是平淡地融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不应该是让很多人惊艳的,因为我觉得真正普通、质朴的东西它的生命力更加持久,它应该像人一样的走在这个街上,质朴的、不惊艳。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拍摄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事情,所以它的形式也应该是很普普通通的。”

  可以普通,但必须保证绝对的真诚。触达真诚的方式也在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以前精彩的照片他守株待兔,但现在,他不再顾虑冲突、与人群的正面接触,拍摄的状态变成了狼奔豕突式的,“拿着相机去冲撞别人,去触碰、冒犯别人,希望相机跟被拍的人发生一点点关系,能呈现出他的一个状态。”

  如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在他的照片中体现出来。他回忆起自己十几年前去拍摄还未成名的李冰冰:她是明星,但对陌生的摄影师不做警惕。没有经纪公司,没有化妆师,不需要方案,只有一个相机。他想要拍出这个女明星邻家女孩的感觉,李冰冰就给自己梳了两个辫子。照片拍完以后,她带着摄影师开车在北京闲逛。

  严志刚觉得在那个时代,照片里可以轻易看到人与人平等尊重、相互信任、不掩饰的真情和温度。这些都是超越摄影技术和视觉语言之外的东西,也是摄影真正的乐趣。

  但如今,世界发生变化,他也希望照片里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警惕与不信任。“我的创作就是为了用作品对这个世界进行表达的,所以我的街拍状态也一直在变化。”

  摄影也在塑造他的性格。他平易近人,总是面带笑容,永远保持好奇。他把一个理光R3随身带着,或者就用手机,拍身边的人,拍街上的故事。拍过的照片连成线,无意中就成了时代中历史的脉络。

  30年,拍下数不清的照片。年轻时,他喜欢长焦镜头,因为“更贵、更像专业摄影师”的虚荣感;逐渐的,他又爱上28-35mm的焦段,因为不要那么张扬,汇入生活中。他越发觉得,摄影就是在“寻找自己”。“当我拿起相机,走上街头,拥挤于人群中,因心动而按下快门,不知不觉中,时代已经为我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