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火星电竞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火星电竞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泛亚电竞【人文宾川】2023“行走宾川”摄影作品展(一)
添加时间:2023-05-09

  泛亚电竞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筑牢家国情怀,营造喜庆、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继连续开展“年味宾川2021”“行走宾川2022”摄影展之后,今年又举办了宾川县2023年“行走宾川”摄影展征集展览活动。

  活动由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宾川县文化馆、宾川县摄影家协会、宾川一鸣影像工作室承办,大理州摄影家协会、宾川县融媒体中心协办。影展紧扣“行走宾川”主题,从2023年1月5日开始,面向县内外征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内容积极健康,富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多角度反映宾川丰富的民风民俗、人文纪实、美食、人物、特色村落、自然景观以及新时代、新征程、新变化的摄影作品。截止2023年4月16日24时截稿,共征集到国内96名作者的1543张摄影作品,其中:专题19个384张;组照142组840张,单张照319张。4月22日,由主办方牵头组成评审组,对所有作品进行认线张。

  入展作品将分期通过云南公共文化云网络平台、宾川县数字文化馆、今日宾川微信公众号、看宾川APP、今日宾川抖音号、宾川文艺公众号等完成线上展览。同时集结出版作品集,分送相关部门和作者,以此推动和促进宾川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做一件事去赢得别人的喜爱,确实有一些难,但可以通过努力去达到。而做一件多数人都厌恶、恐惧的事并使其喜爱,更是难之又难。但“蟑螂王”梁成满做到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梁成满从祖国的西北甘肃应征入伍到了西南边陲泛亚电竞,1983年光荣退伍。本可以回老家接受组织安排工作,但毅然决然到了鸡足山脚下宾川安家,并开始了创业的生涯。

  从1984年开始养殖蟑螂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八年的历程。养殖场所经历了四次搬迁,规模由小作坊扩大到养殖厂。如今,养殖面积3000多平方米,年产干品100多吨,年收入三千多万元。为使农户共同致富,他经常走村串户,传授技术和方法,带动了一批农户通过养殖脱了贫。为了粗加工走向深加工,他数次奔走于省内外的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请了国内的专家教授到实地指导、研究,尝尽了干事创业的艰难和酸甜苦辣,收到了明显效果。如今,成满生物科技成立完善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完善高新科技企业的机制运行,强化了基础建设和人才培训,扩大了产品的精深加工,获得了九项国家发明专利。用蟑螂研发的产品畅销国内的许多地区,深受国内诸多用户的喜爱。梁成满本人也多次被省、州、县党委、政府表彰奖励,成了名副其实的“蟑螂王”。

  摄影师用了七年多的时间,浮光掠影的记录了西北汉子梁成满不改初心,干事创业,一步步成为“蟑螂王”的励志故事。

  2015年“蟑螂王”和技术人员在荒山荒坡选养殖基地,准备扩大规模,实施基地搬迁

  新兴的科技行业成绩斐然,是国内同行业的引领者,并屡屡受到国家、省、州、县的奖励

  本摄影专题记录了西北汉子梁成满不改初心,干事创业,一步步成为“蟑螂王”的励志故事。

  在农村客事中,唢呐师是一个“特殊”人物,他能为人们带来或喜或悲的客事气氛,杨益林就是其中一名十分受百姓喜爱的唢呐师,在宾川县平川镇,声名远播。

  杨益林1974年出生,13岁开始拜师学艺。42年来,已熟练掌握吹奏平川传统的喜事曲牌13曲,丧事曲牌3曲及舞狮、舞龙3曲牌,还自己摸索出来一些吹奏方法。2013年3月,被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13年3月和2014年3月,分别被公布为大理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云南省传统音乐《唢呐调》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典型代表。

  多年来,他带了10多个徒弟,从唢呐的选材制作,到各种乐调的吹奏,悉心教授。2015年9月至今,他的唢呐还走进了平川完小,每周一、周三到校上两节兴趣课,还多次被邀请到州、县大型演出晚会上表演,代表大理州到北京演出。

  因为喜爱,所以坚持,也因为坚持,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唢呐民间艺人,在维系好家庭生计的同时把平川唢呐吹向了全国。

  傈僳族是我国一个古老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傈僳族曾属于“乌蛮”的一支,在唐以后的民族大分化大变迁中逐渐演变,最后在西迁过程中完全从“乌蛮”中独立出来,发展为单一民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氏族图腾有动物、植物等。

  住房主要以木楞房为主,建筑时先在斜坡上竖立几十根木桩,在木桩上面铺盖木板,四周围以竹篾篱笆,上覆茅草或木板。房屋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一般作畜厩。每户傈僳族家里都有一个火塘,由于山高水冷,一年四季都要烤火。

  古朴的村寨朴实无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延续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载歌载舞,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最纯真的笑容在这里绽放。

  傈僳族非常好客,若有重要的客人到来,他们都会穿上本族服饰、端着自酿美酒、唱着高亢的歌,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走进僳傈族村寨,球场、文化室、广场、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全村家家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水泥硬化路也通到了家门口,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子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这里,由于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的到来,把一株咖啡苗种在了朱苦拉教堂的后墙外,将彝族祖辈积累的精华与法国人的浪漫结合,从此,延续了一杯咖啡与中法三代人的百年传承。22棵成为百年咖啡古树,与1134棵平均树龄70年咖啡古树组成的古老咖啡林,属于云南小粒种咖啡最古老、最纯正的波邦(旁)蒂(铁)皮卡品种,成为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村里第一任社长的李福生老人和第一任文书杞光辉老人带领村民大面积栽种咖啡,曾经一度发展到80多亩,但1983年的一场大雪,将距离村子比较远的咖啡树冻死,村子周围的13亩1134棵咖啡树基本存活下来。

  2008年夏天,中国咖啡学者和后谷公司发现了古村咖啡,小村朱苦拉因咖啡而成为了国内外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那时起,朱苦拉村委会杞凤华为代表的第三代村民开始收集整理、规划保护古咖啡和制作技艺,将一个世纪以来,小山村彝族村民养成的家家种咖啡、日日饮咖啡的百年习惯进行规范,并传承了手工采摘、杵臼脱壳、太阳日晒、碾压去壳、土锅炒豆、石磨成粉、柴火煮制的古法制作咖啡的方法,形成了朱苦拉咖啡百年古法加工制作技艺,2017年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2019年11月杞凤华也被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朱苦拉咖啡百年古法加工制作技艺省级项目传承人。目前,宾川县以朱苦拉为核心的咖啡产业初步形成,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逐步成为山区民族地区群众脱贫与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朱苦拉咖啡已经成为宾川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朱苦拉,静静地泛亚电竞、又充满生机地存在了数百年,至今,咖啡飘香、古朴依然,静候每一位品味古村的朋友。